找到相关内容1614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大师: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佛学思想

    ,无衣无缝地具有中国特色,只有这位僧人学者所能左右的。   慧远为一世僧品楷模,凝聚了南方佛教人才的才能和智慧,使用权佛教健康地向前发展。他是一个佛学家,更是一个虔诚的佛徒,在弘佛扬法的过程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693244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真实不爽的“神不灭论”、真神以及“有我”思想等都将难以落实,这显然不是他所能接受的。因此,他在撰写《大智度论钞》的序文时,并没有像中观学者那样一破到底,而仅仅作了有相当保留的让步。他说:   有而在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
  •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

    津径也。此上先出《修行》、《大小十二门》、《大小安般》,虽是其事,既不根悉,又无受法,学者之戒,盖阙如也。”(11)慧远早期师从道安时,随之习般若学,太元六年居庐山后,则较重禅学和毗昙学。   而他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193351.html
  •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

    的关系破裂,是因为佛陀跋陀罗的佛学思想同鸠摩罗什有分歧,可能只这是皮相之见。思想的冲突会导致学者之间的矛盾产生和爆发,但是在世俗的社会中,往往是现实的利益之争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冲突。   ...转折性“论难”。   正因如此,身处后秦“国师”位置的鸠摩罗什是最紧张的。虽然在西域的时候,鸠摩罗什的知识储备与辩才都是所向无敌的,但是此次婆罗门僧明确要求要“与秦僧捔其辩力”,而拥有3000就学者之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893559.html
  • 熊十力对朱、王《大学》“格物致知”诠释的整合

    之路一样,每一位学者,其学问入路或偏重于体认,或偏重于思辨,但“道并行而不相悖”,“殊途而同归”,最后必归于顿渐合一,方为最高境界。因此,在具体的生命历程中,“致良知”与“格物穷理”两方面的工夫都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693581.html
  •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

    庐山叩寻遗范。后来又周游各地,访问高德。据《新修净土往生传》所载,善导曾隐居本寺修般舟三昧,历历备见宝阁、瑶池、金座等净土庄严,由此世人才称其为终南大师。一般学者认为,善导在道绰往生后,从山西到长安,...

    文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1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(龟兹)国时,国王请他进宫,给予丰盛的供养,食物中有三净肉,法师不受,解释说:“此渐教所开,而玄奘所学者大乘,不尔也。”在此国中,有僧木叉鞠多,与其辩道,鞠多“发端即谬”,终于甘拜下风,私下里叹服,对...说法,参学布道,早已名声远播,故戒贤长老并没有把他当作一般学僧;加之戒贤长老三年前梦见观音、文殊、弥勒三位大菩萨指点,命其等待“支那僧”,传以大法,故戒贤长老给予他相当于现代高级的访问学者的待遇:“那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从陕西出土佛教造像看背光类型之演变

      从陕西出土佛教造像看背光类型之演变   卢秀文   背光在佛教造像中,是常见的佛教艺术题材,是佛教造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此,探讨背光类型及演变,对于认识佛教造像艺术在中土的传播及其反映出的佛教思想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  早在40年代日籍学者石田茂作发表了《佛像光背的种类和变迁》[1]对其种类作了分析。随着佛教造像的大量出土和研究的不断深入,又有高裕变《韩国美术文化史...

    卢秀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693819.html
  • 禅与中国书法艺术

    人之品藻讥弹。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遇,过而不害其聪明睿智,所以为圣人。不善学者,即圣人之过而学之,故蔽於一曲。”“禅喻书法”与“书法喻禅”,在宋人那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述。禅书的踪迹,在赵宋一代已是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893828.html
  •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

    与之谈论,庸俗不堪。士大夫从而鄙之,西来之旨无处问津矣。……宗门学者目不识丁,辄自比于六祖。”名僧太虚也感言:“现在吾国僧徒虽有数十万之众,而形式散漫纲纪凌乱,实可谓之无组织;负此住持佛法之责,已属...

    陈金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5.html